農村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節(jié)日有許多個,,每個節(jié)日都有其特別的意義。其中農歷七月十五又叫七月半,,又叫中元節(jié),,就是其中的節(jié)日之一。
一,、燒包袱
中元節(jié),,與其他節(jié)日大不相同,這個節(jié)日是為先人過的,,為逝去的先人過的,,所以七月半又叫鬼節(jié)。
這一天最突出的特點,,最重要的工作,,就是燒紙錢、燒用品給逝去的先人,。
中元節(jié)燒紙錢以及燒其它紙用品,,與清明節(jié)不同,,清明節(jié)要到墳頭前去燒,而中元節(jié)則無需去一個一個的墳頭前燒,,可以在家門口或附近空坦上燒,。
這是因為,清明時節(jié)正值春暖花開之際,,雜草尚未長高成林,,人到墳前去既不困難,又可以踏青欣賞山地的美景,。
但中元節(jié)不同,雖已交秋,,但還是炎熱的夏天氣候,,氣候干燥酷熱,野外雜草荊刺叢生,,要到一個一個的墳前去,,既炎熱又困難。所以古人就想了一個變通的辦法,,那就是“燒包袱”:
古人想的辦法,,與現(xiàn)代的寄包裹快遞類似:用一個類似現(xiàn)代的信封,本地人把它叫“包袱皮子”,,寫上收包裹的先人之姓名,、燒包袱之親近關系、燒包袱人的住址,、包袱的件數(shù),、燒包袱的日期等等,,把紙錢紙用品放入紙袋內封好,。
為了包袱能讓先人真正收到,還要到道士那里去蓋一個“靈寶大法司”的印章,,迷信認為,,道士這印,在陰間是有法力效果的,,陰間的郵差看到道士這印,,就會準確無誤的送到收件人之手。當然燒包袱之人,,還得另外給郵差燒些紙錢作為郵資的,。
迷信還認為:收件人那一項的字數(shù)要符合王道:“道遠幾時通達,路遙何日還鄉(xiāng)”,,也就是最后一個字要落在這句話中有“辶”的字上,。如果落在沒有“辶”的字上,,亡人是收不到包袱的。
古代迷信認為,,凡在外面死亡之人,,如果沒有進行特殊的處埋,其魂魄是不能進家門的,,這類亡人稱孤魂野鬼,,燒包袱之人,還必須專門燒一部分給這些游蕩的“孤魂野鬼”,。
有一篇《月半疏文》就是為此而作的:
為敬妥孤魂事,,
伏以
渺渺黃泉,殊多凄涼之況,;茫茫地府,,偏多愁苦之魂。茲當中元之節(jié),,乃地府赦罪之時,。
恭維
祥光普照,急赦深夜孤魂,,洪恩遽頒,,深恤無端野鬼。虔備五鼎三牲,,上沖天界,;敬獻香茗清酒,下達民情,。
忠信致護,,借申濟度之功,酒醴黍稷,,以遂往來之愿,。
今當月半,黃路召開,,消災舍罪,,哀寡恤孤。生人獲展其愚忱,,冥靈得受末實用,,有不彰其播施之量耶!
謹疏以聞
二,、送倒頭紙
七月半雖稱鬼節(jié),,活人為死人而忙乎,也有一件是活人為活人而準備的,,那就是:
如果該年農歷有閏月,,做女兒女婿的,,要為上了歲數(shù)的父母(岳父母)辦倒頭紙(一種專供亡人的土紙)的,份量為3斤4兩,。做女婿的要提前些時日,,每天的午時以前,點上紅香,,跪著,,用錢鑿(一種專門專紙鑿上銅錢印的工具)打好,到月半那天女兒送到娘家(或女婿送到岳父府上),。沒有女兒的老人,,那就要侄女侄女婿辦了。
三,、補燒靈屋
舊社會,,國家動亂年份多,許多人并非壽終正寢或壽終內寢,,而是不同的死法,在迷信上死時并未為其辦理迷信手續(xù),,如燒靈屋等等,,社會安定了,其親人大多在七月半這天,,為其補辦這些事情,。
這就是農歷七月十五,俗稱七月半,,學名中元節(jié)的風俗
20220810083322front2_0_469172_FjPyxNXwyf5IXU_BU5y7750yyXSt.jpg (16.5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2-8-10 08:33 上傳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