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仙李白與宿松的千年詩緣
一,、李白與宿松的羈絆天寶十四年(755年),五十五歲的李白因"安史之亂"流寓宿松,,與這片皖鄂贛交界的山水結(jié)下不解之緣,。
縣令閭丘仰慕其才,特筑"讀書臺"與"對酌亭",,二人常在此舉杯邀月,,留下"竹影掃秋月,荷衣落古池"的田園畫卷,。
李白盛贊閭丘"何慚宓子賤,,不減陶淵明",將縣令的治世之功與古代賢人相提并論,,《贈閭丘宿松》中"飛鳥還舊巢,,遷人返躬耕"正是對宿松政通人和的生動寫照。
68db3f349580dc7c74520e2bec2f0d72.png (963.2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3-16 15:06 上傳
至德二年(757年),,李白因永王案獲釋后再次寓居宿松養(yǎng)病,。此時(shí)的詩仙已褪去"仰天大笑出門去"的豪情,在《獨(dú)漉篇》中發(fā)出"國恥未雪,,何由成名"的悲嘆,。
臨別之際,閭丘于南臺山下設(shè)宴餞行,,"餞客嶺"至今猶存殘陽古道,,見證著這段"詩心照肝膽"的知音情誼。
二,、詩魂永駐的山水印記 太白書臺南臺山麓的讀書臺遺址,,青磚斑駁間仍可觸摸唐風(fēng)遺韻。1983年政府重刻李白詩碑,,葛介屏等書法大家墨寶與詩仙手澤交相輝映,,成就"宿松十景"中最具文脈的風(fēng)景。
13a7e4e933f4e65c09499a08a7495b34.jpg (52.2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3-16 15:06 上傳
對酌亭遺址殘存的石階上仿佛回蕩著"閑談山海經(jīng),,散帙臥遙帷"的談笑聲,。據(jù)《安慶府志》載,此處乃李白與閭丘"舉杯邀月"之地,,月圓之夜仍可感受"天地一清"的詩境,。
清風(fēng)亭與清官潭因李白詩句"一朝風(fēng)化清"而建的清風(fēng)亭,,至今恪守著"新官至此必下馬"的古訓(xùn)。潭水倒映著歷代廉吏身影,,成為皖江文化的精神坐標(biāo),。
餞客嶺古道青石板上依稀可見車轍印記,相傳李白在此飲盡最后一杯松醪酒,,留下"野酌勸芳酒,,園蔬烹露葵"的絕唱,轉(zhuǎn)身走向夜郎流放之路,。聰明泉遺址福昌寺旁的半橢圓形古井,,仍汩汩流淌著"玉山泉似玉"的清冽。民間傳說此泉能預(yù)兆文運(yùn),,每逢科舉便有翰墨異香,。
b423abb7e06f062df920e467c3c3460b.jpg (234.3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3-16 15:06 上傳
擬李白口吻作《宿松憶》碧水潺潺繞玉峰,竹影邀月對千盅,。松風(fēng)不解謫仙意,,猶送秋聲入夜鐘。
(注:詩中"玉峰"指孚玉山,,"竹影"暗喻對酌亭,,"秋聲"呼應(yīng)李白晚年詩中的蕭瑟之境,末句化用"散帙臥遙帷"的歸隱之思,,既寫山水清音,,亦嘆人生際遇。) |